【师资风采 第1期】静水流深时 枝繁叶茂地

时间:2012-01-12

【人物名片】范翠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yobo体育全站app下载任教,2003年1月被提升为经济学教授。主要从事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国内外知名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出版数部学术著作。

 

    2013年是范翠红老师研究硕果丰收的一年,其合作撰写的论文“Licensing process innovations when losers’messages determine royalty rates”在博弈论国际顶尖期刊、我校常任轨期刊目录一类期刊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SSCI)上发表。此外,今年她还接连在国际著名经济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上分别发表(接受发表)了2篇论文。

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做中国问题研究

“我今年在国际重要权威期刊上连续发表的三篇论文是连续数年的工作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结果。”作为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早期海归教师,范老师很早就认识到学术研究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田老师2004年担任院长之后,在学院一直倡导国际化发展战略,这更加坚定了我在这方面的信念。”范老师强调道。虽然做纯理论研究并在SSCI期刊上发文难度高、出成果慢,但她并没退缩,没有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研究追求。

20年前国内经济学界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大都局限于经济学家之间对不同观点的争论,哪种观点占优往往取决于谁更强势,而对提出的观点往往缺乏严密的论证“这样的争论导致国内经济学研究,特别是纯理论研究发展缓慢。”基于此状况,范老师抱着走进西方经济学世界,向经济学大师求学的目的,于1998年前往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学成后,范老师并没有像其他留学生那样留在当地就职,而是毅然选择回国,回到上财。“我要用所学的现代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在国外的所见所闻,做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学术研究。”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经济学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在采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国问题,但大部分的研究都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事纯理论研究的经济学者还是比较少。”范老师介绍说,“与此不同,在西方经济理论界,经济学家每提出一个观点一般都会通过理论模型做严密的论证。一篇经济学学术论文探讨的往往只有一个观点,但这个观点一旦被证实,它将成为后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分析中国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把问题看得更透彻,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范老师目前的研究领域是国际上经济学理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拍卖理论的应用。“拍卖理论在国内的应用还很有局限性,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内很多地方举行的拍卖并不规范,在拍卖规则的制定上存在任意性,缺乏理论依据。随着拍卖实践的进一步市场化和规范化,我相信拍卖理论的专家们在国内也将更有用武之地。”

尽管在她的研究领域,范老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她还是坦言“压力不小”。她意识到现在做学术研究会有一些外部“冲击”,比如自己研究时间的安排,这需要较强的时间管理。然而,在范老师看来,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一份沉潜做研究的心态。

一位带给学生正能量的较真老师

范老师并非“独善其身”的学者,她的学术、视野都走向了国际化,但是她的心仍留在了上财。她十分注重教书育人、授人以渔。尽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科研可能带来更大的收益,但是范老师始终认为“把书教好”是首要的职责。

她曾为中外合作班开设过全英文《微观经济学》、为本科生上过《中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为研修班的学生教授过《博弈论》、为MBA的学生讲授《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研究生和博士生教授《高级微观经济学Ⅰ》和《高级微观经济学Ⅱ》等等。范老师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她制作的课件都自成体系,以方便学生系统学习。“我在教学上所花的时间已经达到了‘非理性’的程度,有时甚至被说成‘过分认真’,但当我看到我精心准备的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时,我感到很欣慰。”对于教学,范老师认为除了认真备课外,在课堂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注重与学生互动。

“我在教学上的认真投入常常给我带来意外的收获。”谈到此,范老师露出自豪的笑容,“每当在不经意时听到有的研究生因为上了我的高微课而对经济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出国深造时,我感到欣慰;每当我指导过论文的本科生在国外深造归来后特意来学校看我,并感谢我为他们打下扎实的中微基础使得他们在国外能更轻松地学习时,我感到高兴;学期结束前后,当我收到学生热情洋溢的赞美和感谢信时,我感到由衷的温暖……”

办公室的一个抽屉里放满了学生的信件。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一个学期结束后,微经留给我们的就只有期末考试了吗?我觉得我收获的远远不足用期末考试来总结。我没有想到会这么不舍,倒不是说舍不得微观经济学这门课,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不断地用到它,我是不舍给过我正能量的老师……”

“作为老师,解惑是本分,授业是目标,传道永远在追求中。”在教学中,范老师尽可能用自身行为和不懈努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和目标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来同学们才会那么喜爱她,不只是喜爱她的课,更喜爱她这样一个很较真的老师。

在谈到在大学期间如何充实自己时,范老师提到:“现在的学生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课余,很多学生都在忙于考各种证书,而不屑花时间读一些文学名著,有些急功近利。”说到这里,范老师流露一丝遗憾,“其实,有时候一本好的文学名著对学生的人生影响可能会远远超过任意一张证书。多读一些好书,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只有这样,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顺。”

生活中的育儿

作为一位老师和一位母亲,范老师需要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双重角色。范老师对工作一直很勤奋。成为母亲后,她发现自己的工作时间似乎变得没有了弹性。“一般我只有在白天才能静心工作,傍晚的时间直到孩子睡觉都是属于他的。”有时为了科研攻关,她只能连续数月熬夜到后半夜来完成工作。

范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并不想成为“什么专”,只想做点实际有意义的事情,尽可能好地完成教学研究工作。然而,骨子里那份对生活的热爱,让她一不小心成为了一个生活中的“育儿专”。学院很多老师都喜欢找范老师交流育儿经。

“有了孩子后,我的生活都围绕着他,包括我的兴趣爱好。”在休息时间,范老师常会和儿子结伴去球场挥汗打球,除了放松身心,“我要告诉他,健康的运动代表着一个人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时,范老师也会陪儿子下棋,“我要告诉他,多维的思考可以帮助一个人理性的处理问题。”有时,范老师还会相约家人去听听音乐,“我要告诉他,高雅艺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修养。”  

“我把育儿比作一项‘工程’,并且是一项长期工程。”范老师每每说到与孩子相关的事情,脸上总会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当静水流深时,必将收获枝繁叶茂。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数年来的积累和努力,使得范老师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教师,亦或是母亲,不同的角色,总能串演得行云流水、得心应手,令人羡慕和敬佩。

 

【采访札记】

访谈中,范老师的办公室门数次被敲响,都是学生来找范老师咨询问题或是征求论文修改意见的。范老师紧张高效的工作状态不经意中成为了我们当天访谈的一个剪影。采访渐进尾声,笔者却觉得意犹未尽。与范老师的交流,笔者明显感觉到那种自然、亲切之外的淡定与自信。不论是学术观点,教学体会还是生活心得,范老师都有可供我们思考和学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