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风采 第7期】潜心治学路漫漫 中西古今而求索——访yobo体育全站app下载燕红忠教授

时间:2014-12-11

潜心治学路漫漫 中西古今而求索

——访yobo体育全站app下载燕红忠教授

【人物名片】燕红忠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200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yobo体育全站app下载,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2年受聘为yobo体育全站app下载教授。

燕红忠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史、商业史和经济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年》、《晋商与现代经济》、《世界市场价格变动与近代中国产业结构模式研究》等近十部专著或合著。同时,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清史工程”(典志·商业志·商人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

111日,由学院主办的首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清以来中国金融市场整合”研讨会圆满举行,这次研讨会邀请到了不少国内外知名学者,国内类似的中外经济史学高端论坛并不多。今天的采访对象正是研讨会的推动者之一燕红忠老师。

与燕老师见面约在他的办公室。他刚结束美国斯坦福大学学术访问,桌上放着今年备受热议和争论的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这是我在国外买的,已经卖断货了,真是一书难求,没想到国内竟然已经有翻译版了。燕老师露出了亲切的笑容。

从小山村到大都市

一块块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土地,起伏不平、沟壑纵横,一座座小山村散落在山谷间……燕红忠老师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山西的小山村里,他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当年,山村的教育资源极其匮乏,恰似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真实写照。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每天清晨燕老师都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另一个村子的中心校上学,十几个不同年级的孩子们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考上初中后就要到镇上住校,由于生活条件艰苦,班里的不少同学都陆续辍学了。燕老师十分热爱校园生活,虽然清苦,还是坚持了下来。他微笑道:我的求学过程非常平淡,其实能从一个小山村考上大学,再到大都市当大学教师,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

谈起这段不平凡的成长经历,燕红忠老师语言谦逊质朴,没有励志片里的豪言壮语,没有小品文中的心灵鸡汤,或许在他看来这只是众多人生片段中普普通通的一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他此时心理的写照。

静心以学“走在前面”

与其他早早立志学习某专业的学者相比,当年,燕红忠老师懵懵懂懂地选择了自己较为熟悉的山西大学历史专业。由于本科时学业负担较轻,燕老师充分利用时间学习了很多选修课。上世纪90年代初,恰逢西方经济学在我国中西部大学兴起,通过几堂课的接触,燕老师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听懂课程他还专门自学了数学。后来,对经济学求知的渴望促使燕老师报考研究生,从此正式开启了他的经济学研究之路。

山里的成长经历对燕红忠老师静心以学的性格磨练有很大影响,他是一个“走在前面”的人。从历史学到经济学的跨越并没成为他学习、研究的障碍,在硕士、博士学习期间他总是学在课程之前。从自学课程、翻阅文献,到写论文、搞研究,燕老师总是提前完成老师布置的研究任务,最终在写毕业论文时选定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独立完成。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过程是倒置的,先写论文再学习,虽然当时很艰难,但对我后来从事研究很有帮助。回顾燕老师的简历不难发现,还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时,他就已在学术上崭露头角。

中国商业史、金融史是燕红忠老师的主要研究领域,尤其是在晋商研究方面他做了大量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谈到晋商研究吸引人的地方,燕老师认为晋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典型的地域商帮集团,基于晋商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商业史和金融史。传统史学关注农业生产、政治和文化,忽视了经济研究。而经济学科里的经济史主要研究长期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商业、金融业正是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变化因素,也是传统史学重生产轻流通的薄弱环节。因此,晋商作为特殊时代、特殊背景下的区域商人群体,我主要通过研究他们制度和管理有效运行下的环境和条件,来帮助理解现代经济。”

书山有路勤为径

燕红忠老师认为从事经济史研究,勤奋和毅力比聪明更重要。与其他理论研究不同,经济史研究需要四处查找零碎的史料、残缺的统计数据;同时还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理论学习获得历史感,从而对研究领域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不再停留于泛泛而谈,这些经验与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

说到史料搜集,燕红忠老师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在燕老师读书时网络尚未普及,查找历史资料非常困难,很多在今天看起来很平常的图书、民国时期的报刊,在当时都需要到图书馆、档案馆复印甚至是手工摘录。“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很多档案、资料大批影印再版,一些稀缺的图书,甚至是之前被认为已遗失的古籍也不断再版,获取资料较之从前大为方便了!燕老师感叹道。

为做研究,燕红忠老师经常穿梭于各大图书馆,对它们的馆藏特色如数家珍。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给燕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与我国图书馆所不同的是,东亚图书馆里的藏书可以很便捷地调阅和扫描,很多珍贵的图书甚至清代的古籍都可以借出来,这点让人不可思议。” 东亚图书馆是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与学术信息资源(SULAIR)最大的分馆,亦为北美十大东亚图书馆之一,拥有中、日、韩、西文藏书超过66万册,它藏书之丰富、完整令燕老师惊叹不已。

从事这个学科需要较大的兴趣和平淡的心态。谈及经济史学研究,燕红忠老师提醒想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生,“虽然经济史相对于纯理论学科而言丰富多彩,更利于理解复杂的现实世界,但它仍然是一个冷门,适宜发表的期刊很少,写文章和发表的周期很长,而且不容易拿到重大科研项目,如果没有兴趣和耐心支持,将很难坚持下去。”

推动中国经济史研究国际化

来上财之前,燕红忠老师已在山西大学学习和工作多年,并担任了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副所长一职。但是,他放弃了熟悉的环境,选择来到上财经院。这里是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可以与这么多优秀老师成为同事交流学术研究,不断更新知识,我非常高兴。原来燕老师一直担心自己变“懒惰,希望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督促自己不断进取。

今年8月,燕红忠老师结束为期半年的美国访学之行。在美国时,他分别拜会了斯坦福大学历史系Matthew Sommer教授和经济系Avner Greif教授,Matthew Sommer教授主要进行清代社会经济史和法律史研究,Avner Greif教授则是把博弈论纳入了经济史学分析,构建起历史比较制度分析框架(HCIA),两位教授在经济史研究方面都有颇深造诣,是学界公认的佼佼者。在与两位教授的交流中,燕老师对中国经济史学的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和问题有了更多思考和启发。燕老师欣喜地说:“由于历史的复杂性,经济史研究的差异性很大,仅研究模式就分为欧洲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等。因此,在比较经济史研究上一般都需要国际合作,这样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对中国经济史研究感兴趣,为我们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中国经济史研究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最近,燕老师正与Avner Greif教授积极开展合作,建设一个中国历史经济数据库。

归国不久,燕红忠老师就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起首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清以来中国金融市场整合”研讨会,邀请了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武藏野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30位中青年专家学者参会。他希望通过搭建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平台,让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与海外同行建立起长期国际学术联系,加强经济史学研究领域新方法、新视角和新问题的深度交流,推动我校经济史学学科国际化。

社会实践增进师生感情

在燕红忠老师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束鲜花,很是醒目。这是教师节时,以前的学生从外地寄来的。燕老师教学严谨认真,对待学生宽厚耐心,在讲解经济史时材料详实,因果关系分析清晰透彻,使人听了感到余兴未尽,同学们对他的评价都很高。2013年,燕老师报名参加了学校千村调查项目,当时正值仲夏,烈日炎炎,10位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由燕老师带队前往河南偃师市下辖的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历时6天,期间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家串户,采集一份份数据,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是我第一次带学生外出实地调研,在这六天里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让我记忆深刻。调查结束后,燕老师和同学们又投入到了各自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中,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联系,每学期期末还会组织聚餐活动,燕老师自豪地说:每次聚餐10个队员都会到齐,一个也没落下。结合目前学院推行的本科生学习、生活、人生导师制,燕老师建议老师除了多与学生交流外,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增进师生交流。

历史犹如浩瀚烟海,上下求索,其艰辛外人难以想像,求学和研究中遇到的艰难困阻之于燕老师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有抱怨没有感慨,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下一步科研。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燕老师身上最吸引人的,也许正是这种宠辱不惊、宽厚从容下的治学坚持。

【采访札记】

燕老师刚到上财时,笔者与他有过一次工作接触,当时要给几本学术期刊和证书拍照,只见燕老师从抽屉和书桌上拿出被码得整整齐齐、分别归类的资料,心中就不由暗暗佩服这位老师做事条理清晰、一丝不苟。再会燕老师,就是这次采访了,他的质朴谦和是这次采访中的最大感触。大概是性格温和的缘故,燕老师很少参加体育锻炼,他也常自嘲“运动不够。”反之坐着不动的棋牌类游戏,就成了他的心头好了。

(文| 李媛)